• <div id="oeawi"><label id="oeawi"></label></div>
  • <xmp id="oeawi">
  • <xmp id="oeawi"><menu id="oeawi"></menu>
  • <label id="oeawi"></label>
    <menu id="oeawi"></menu>
  • <label id="oeawi"><div id="oeawi"></div></label>
  • <li id="oeawi"><label id="oeawi"></label></li>
  • <menu id="oeawi"><menu id="oeawi"></menu></menu>
  • 崞縣八景之朝元月夜


     關注“忻州門戶網”,忻州人文風景很全了


    原平舊稱“崞縣”,而崞縣有八景,其中一景為“朝元夜月”,說的是,閆莊鎮衛村元代就建有一道觀,謂“朝元觀”,觀內豎一石碑,其工藝精細,碑面光潔,月夜反光,燦若明鏡,故名“朝元夜月”,遺憾的是該石碑1938年時毀于日寇縱火。
    目前長廊內的《朝元觀記》石碑聳立在碑林中央,用有機玻璃罩保護,隔罩相看,石碑中部有一條斜斷紋隙,經770多年的風雨侵蝕,部分字跡摧殘莫辨,只可瀏覽大體內容,后查閱《遺山全集》,方得以補全。其碑為青石螭首龜趺,高1.7米,寬1.05米,厚0.18米,碑身四邊以卷草花紋裝飾,紋飾清晰美觀,碑刻字跡雋秀,蒼勁有力,碑體正面刻《朝元觀記》文,背面刻建觀功德主名單。

    圖片

    碑石內容《朝元觀記》,由金元時期文豪、忻州人氏元好問于公元1247年撰文,洋洋灑灑八百余字。碑文大意是,元朝初期的1220年冬,在全真教全盛時期,該道觀由時任崞山軍節度使閆德剛倡建,開工不久,閆德剛溘然而逝,工程也半拉擱淺。十年后,閆德剛的兒子閆鎮(時任太原路總管兼崞州都元帥)子承父志,續修道觀,于1230年重建,次年七月竣工。在文中,元好問對閆德剛的修道感悟:“知物之不可太盛,知名之不可久處,知權之不可不畏,而退之不可不勇,故概然自拔于流俗”,大為贊譽,高度評價了他的聰明才智及處世哲理。
    梁思問得《朝元觀記》后,遵崞州都元帥閆鎮委托將文章刻碑上石,特邀長平進士孫天錫篆額(碑頭),閆府門人、知觀事王修仁書丹,岐山道人蘇志明刻石。此碑原在衛村朝元觀內聳立,后觀毀殿拆,許多碑石財產散落民間,而該碑在閆氏族人的保護下,得以完好留存,后來再立于朝元觀遺址。上世紀九十年代,政府開發保護歷史文物,從衛村遺址搬到原兒童公園石碑展區。2016年范亭文體廣場落成后,重新布置碑林位置,擴大展區,修建長廊,保護至今。此碑歷史悠久,文字詳實,對研究元代歷史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。

    圖片

    男女网站|人人鲁免费播放视频|亚洲ⅴa在线va天堂va|高潮精品呻吟久久无码